文本库

德育实效性研究案例:随风潜入夜润物应有声

7354

  德育实效性研究案例:随风潜入夜 润物“应有声”

  班主任的关怀要“润物应有声”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因此严格要求......... 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有人说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是最烦的主任。但却是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在校期间相伴相随的知心人,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茁壮成长过程中起重要角色的人。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德育实效性有效开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教育的对象不是一个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思想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方式不能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我们爱的教育艺术,在爱的教育中使之得到扭转,在爱的教育下使之得到升华。

  有人把老师比作园丁,修剪着祖国的花朵。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人把老师比作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把老师比作大树,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然而我更愿做那霏霏的细雨,精心地、持久地滋润着每一棵幼苗。我不愿意“细无声”地滋润每一颗树苗,相反,我要让润物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让孩子们能切身感受到班主任那份最为真诚、最为真切的那份关怀。

  班级中的案例介绍

  班级中有这样一个男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开小差,甚至有时还睡觉,更不用说能认真听讲了;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最为严重的是越来越强烈的逆反心理,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对他人大打出手。这样的行为方式给家长、老师常常带来许多麻烦,家长的教育也似乎从某种程度上是适得其反。可想而知,作为班主任,碰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孩子。

  开始慢慢了解这个孩子是从一次写作开始的。这个孩子为了逃避写作文这件让他“痛苦万分”的事情,他尽然早上早早来到学校偷偷地将所在一组作文本全部扔掉------当时的我还不是班主任,只是他的语文任课老师

  后来,当关注越来越多的时候,才发现问题越来越严重!

  接下来的工作我便分别从孩子本身、孩子家庭、孩子父母入手,制定了一套“润物”计划------

  “润物有声”计划的实施

  孩子很聪明,但是性格孤僻,想法极端,对老师有一种强烈的戒备心理,常用谎言来欺骗老师。在班里与同学交往甚少,周记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他人的排斥情绪。对父母存在不信任感,自己认为父爱缺失。

  所以采用“情感投资”的“有声”方法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真诚地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与父母、同学的关系。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准自己目前在班级、学校、家庭中的位置,认清形势,看清处境,激发他的羞耻之心,奋发之情。这情感的投资就像是润物般,一点一滴地滋润着。用自己行动的“声音”和关爱的“声音”去亲近他。于是我时常找机会单独与其一起散步、聊天,打破他戒备的心理防线,让其能从心底里接纳我。每次下课,我都喜欢搭上他的肩膀,拍拍他和他聊聊他最感兴趣的足球话题。集体活动了,在出发的汽车上,我挨着他坐下,和他一起说说最近发生难忘的事------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透过他天真无邪的笑容我看到了他内心的那份幸福、满足和感激。像“水滴石穿”般,慢慢地他愿意向我敞开心扉,讲述了他尘封的往事,倾吐了他不为人知的心声。我终于以我的爱触动了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并不断认同他的改变,以此不断激励他内心的那份潜在奋发向上的动力。

  为了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不忘课堂这一有效的教育途径。常常在教学中抓住孩子学习的闪光点来表扬,以此增强自信心理。他喜欢漫无边际的想象,利用这个特点,在语文教学设计时,我常常为之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每每得到老师对他回答的肯定,他的笑容便成为这世上最为纯洁而又天真的。

  父母在孩子眼中应该是最被信任的对象,但是这孩子却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值得信任。而小时候最为崇拜的父亲变得越来越陌生。

  对此,我采用“双管齐下”交流方式:加强与孩子父母的交流,加强家校的联系与合作。从孩子的周记中,我了解到由于母亲对孩子的不信任使得孩子对母亲的信任感越来越少。而父亲的忙碌及对孩子的“淡漠”使孩子与父亲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所以孩子常常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关注。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通过家访、电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沟通时就孩子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家长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做了交流。家长听后非常震惊,震惊于孩子的错误认识,震惊于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更震惊于孩子内心那份最纯真的感情。当然,我也不忘通过家校路路通每天都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汇报点滴进步和仍需改进的地方,寻找机会让其父母发现他的优点,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和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我常常能在校门口看到孩子父母的身影特别是工作繁忙的父亲身影,我也常常看到作业本上、试卷上看到父母鼓励的话语和分析的得失。

  “润物有声”计划的阶段成果

  通过以上的多方面努力,对之道德教育日见成效。他已渐渐地能正确认识自我,他的自尊心、人格得到了任课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这也从而激发了他的自信心,也找到了在同学、班级中的位置,因此他的行为得到了转变,学习上也肯努力,作业也能按时认真完成,并能和同学们融洽相处,乐于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和帮助。所以我说,润物也需要“铿锵有力”的声音。

  个案研究反思:

  这个孩子的进步是令人欣喜的,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对一个内向、任性、倔强的孩子,怎样做到“润物有声”?对待如他这样的后进生犯了错,是批评还是讲理?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怎样启迪孩子的良知和爱的意识,让他们感受被关心的愉悦,从而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在教育和转变这孩子的过程中,我感到班主任要广泛、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打动,感染学生,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不要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后进生,对于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过,在转化的过程中,这孩子也会故态复萌,不讲道理,欺负同学,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也是转化后进生的难点,这要求教师一定要胸有成竹,不厌其烦,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人活在社会上无非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学生作为一个人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应多给予他们理解、体谅和支持,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性,发现其闪光点,引导他们热爱自己、热爱生活,人只会学会爱自己,才会积极生活,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不断跟踪教育,以期待从根本上转化他。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都不太愿意放弃自己那威严的特权,总以为对孩子们大声的呵斥和强行控制就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总以为他们都是些孩子,总以为他们的世界和我们老师的世界截然不同,总以为他们那颗幼小的心灵不能和我们自以为成熟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总以为我们无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认同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即使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老师中仍然有握着那僵死的特权不放的。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孩子也渴望和老师进行心灵的交流,他们也希望在情感上得到平等、关怀和理解-----即爱,包括亲情式的爱和友情式的爱。这是我亲身感受到的。每当我想生气时,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他们还是孩子啊!

篇2: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一、学校德育队伍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开发区,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学生中以新z人子女居多,班主任以青年教师(平均年龄28岁)为主,23个班主任中只有3位男教师。学校设有德育处,内设德育主任一名、德育处副主任一名。德育处副主任兼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三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另有一名正在培训中。

  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观念意识到位,行动尚不同步。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以德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已形成共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学校逐渐形成。但意识上的到位并不代表行动上也都到位了,有时难免有落实不到位的尴尬状态。

  2、德育队伍形成,参与程度不齐。

  学校形成了校长-分管书记-德育主任-校团委书记为主的德育领导班子,强调由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的德育队伍。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由德育干部、班主任承担,而有时班主任会因繁琐的日常工作所困扰,有时又会因工作经验的不足而手忙脚乱,平时更是仅限于管好自己班级的学生,对其他班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

  3、德育活动丰富,活动效益有待提高。

  学校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展,结合节日、上级部门的德育布置,学校每月都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及学校的六一文艺汇演、校运会、阅读节等传统活动,可以说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活动的实效性。

  4、德育合力初显,有效整合欠佳。

  大力推进德育合力建设,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相互配合。建立家长委员会,其成员将参与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但在实际工作中家校教育的矛盾冲突依然存在,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水平就显得参差不齐,而社会教育这一块就显得更为棘手。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家长普遍不够重视。从社会方面看,学生成长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便出现了“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

  5、学校常规教育的落实。

  学校常规教育、养成教育是长抓不懈的,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视。但遗憾的是学校常抓,学生也屡犯。如此循环往复,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迫在眉睫。

  三、改变学校德育现状的对策与思考:

  1、重新明确学校教育的职能:教书育人,才识与德行缺一不可。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颇,更不能本末倒置。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那么德育工作则是这一生命力的保障。进一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强化德育工作的评价、考核。

  2、育人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当务之急。教师不仅仅在学科专业、学历上提升自己,更应该在自身修为,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思想动向等方面得到发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完善《德育导师制》,人人是德育导师,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3、针对学校班主任年轻化的状态,扎实开展班主任校级培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鼓励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最好采用轮训制,或已具备资格的教师在校内进行培训,使每位班主任都能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有效的方法。让学校班主任培训更具实效性。

  4、德育活动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以小见大。根据学生常规要求,每月开展一项固定活动,各年级要求不同,活动形式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不宜过多,但每次活动都应注重成效,不能为举办活动而活动。

  5、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委员会发挥其功能,大力开发家长资源。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不应仅限于在校老师、校外专家来校讲座,还可聘请家教成功的家长现身说法,这样对大部分家长都能有实际效仿的作用,而非纸上谈兵。家长学校也可有一定针对性。例如:外来民工子弟,可单独开设家长学校;例如特殊学生家长学校等。这样便于学校解决一些特殊情况。除了学校安排的集体家访,鼓励班主任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更有效地促进家校联系。

  6、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过分重视教学质量,必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当幸福的孩子遭遇沉重的升学,心理问题必定随之而来。此时,尤其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应该经常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责任。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沐浴阳光,而非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在阴影中。

篇3: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中心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一、我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取得成绩

  1、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网络初步形成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保证了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制课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2、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几年来,我校围绕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同时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兴趣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学生易于接受的社会法制实践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学生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

  二、我校法制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校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法制教育专题课的内容设置上,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法制教育内容以《学法路上与你同行》课程为主,校本法制教育课程虽结合主题月活动开展,多以讲座为多,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

  2、由于经费的不足、交通安全等多种因素,法制教育多数是局限在课堂内,有举行法制演讲、手抄报、讲故事等多种比赛形式,但此类比赛,大部分较出色学生参加,而广大的小学生面对的是信息万变的社会,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诱惑无不影响着他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只局限于学校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这是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在校学生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网吧和游戏机室等营业性服务场所的诱惑,部分学生家长的不良行为等,给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三、新形势下提高发展教育效益的措施

  1、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理念,强化法制教育队伍素质。组织成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综合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教务处等多部门力量,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班主任为中坚,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人人都是法制教育者,全面开展法制教育。

  2、不断完善法制教育课程、内容。由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由于自身工作十分忙碌,不可能每天在学校,少有时间接触学生,我们平时就多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联系,把青少年的具体、实际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同时加强教职员工(尤其是班主任)的法制教育的理念、方法,对学生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全面的阐述。

  3、拓展法制教育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制教育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多与社区、社会联系,争取法制教育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形式,提升法制教育的效应。

  总之,不断加强新形势下的学校法制教育,让更多的小学生懂得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及自己的合法权益,遵纪守法,履行法定的义务。

  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