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如何上课课堂教学模式专项培训讲稿

7676

  如何上课课堂教学模式专项培训讲稿

  一、问题的提出

  讲习稿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原来248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借鉴江苏东庐中学讲学稿课堂角模式,结合我校实际,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习题或问题为承载,通过对习题或问题的分析、研究、解答来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它最可贵的地方是既突出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教师的单向传递到师生互动的双向传递。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体现。因此,它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切合我校的实际,具有可以探索和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二、讲习稿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应该抓住的核心是什么

  (一)、传统备课的反思和回顾。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甚至还包括备教具。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核心的教学只有备教材落实到了实处,而备学生、备教法几乎落空,或者所没有被更多的老师予以足够的重视,加之近几年来,一些教师心浮气躁,敬业精神不够,或者由于个人综合素质影响,备教材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上课前的最主要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上课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也是近年来教辅资料盛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机械重复,题海战术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讲习稿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应该抓住的核心是什么

  讲习稿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同样是上好课的根本和前提。但是备课中应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备教材以及教材的基础课标。这是上好课的最基础部分,它的根在课标。教材是实现课标的基本素材。有些教师经常对我说,课上不完。我反问一句,谁让你把课上完了呢?你的认识从根本上讲就有问题,我们想方设法要完成的不是教材任务,而是课标任务。这也就是新课程一直所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最重要的是课标。有了课标,我们就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取舍。今年在质量分析的时候,语文组的同志对我说,对照中考说明,对照今年中考考题,通过对苏教版和人教版的对比,他们发现在必考篇目的50篇中,苏教版中有好多没有出现。所以今年在教学的时候决定把苏教版和人教版做以认真的对比,突出对必考篇目的教学,对非必考篇目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一句话,以中考为核心,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有取舍我同意,但是这种取舍我不同意。因为他们没有抓住根本。根本应该在课标,应该在该学段中对学生学习层次和程度的要求。我过去教诗歌单元,有的诗歌是课本上的诗歌,有的是我自己写的诗歌。虽然我写的诗歌不很成熟,甚至有些蹩脚,但是我把自己在诗歌中所运用的基本手法弄得很清。所以,对学生教的游刃有余。因为是老师写的诗歌,学生有一种钦佩和敬仰的感觉。又因为讲的很熟练,熟能生巧嘛,所以听课不仅专心致志,而且兴趣高昂。也有的时候我教学生写的诗歌,有时候,学生所运用的一些手法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经过我的分析之后,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诗歌知识,而且有一种成功的感觉,学习效果自然很好。所以教诗歌是诗歌而不是课本上所罗列的某篇诗歌,这是关键。

  2、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自从有了网络以后,可以说我们的整个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视野开阔了,信息激增。过去要求读书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不需要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多年前,我们就经常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整合什么?怎么整合?我想这是问题的关键。但是多年来,我们整合了没有?客观的说,我们已经整合了。我们通过网上,借鉴了别人的课件,借鉴了别人的教案、导学案,借鉴了别人的练习题,甚至通过网络借鉴了别人的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认为我们用的还不够充分,不够深入,不够自觉。从自发向自觉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还没有实现网络与教学的有机统一,没有进入常态化。今后我们要以课标为依据,更加大胆的取舍教材、整合教材,更加充分的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和优秀的做法,在音频、视频和基本素材上更加广泛的提取。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低效劳动。二是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视听,启迪我们的智慧,使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去处置我们所遇到的一些教学问题。三是快捷。现在我们还需要买大量的书籍吗?我认为已经没有必要了,打开电脑,随意搜索,要啥有啥,尽得天下,有什么得不到的?

  3、习题承载或者问题承载既是对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的冲击,又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以知识为主,弄清当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的脉络和体系,选择好典型的题例,然后准确的、简洁的、条理清晰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记住、领会,这就是一节好课,这就是一个好老师。新的课堂教学反对的恰恰是这一点,因为传统教学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它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它把学生当成了一个知识的容器,只有容纳和接受的功能,没有选择和构建的余地。这样的学生缺少的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改革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的转变。而习题承载或者问题承载,恰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动思维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既掌握了知识,又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了方法。可以说是既得鱼又得渔。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用习题承载或者问题承载的形式代替原来的基本知识脉络以及典型题例不仅能够实现原来对知识的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用习题承载或者问题承载这种办法,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因为一是它要冲破传统,要冲击定势,所以有些教师不能适应。二是它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随时遇到一些教师所意想不到的新生成的问题。既是对教师知识积累的一个考量,也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考量。所以,实施它要有勇气,更要有决心。

  4、在习题设置和问题设置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面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几道习题或者提出几个问题那是再也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要选好习题或问题实在不容易。一是我们要对照课标,看它能不能完成课标任务。二是要看它是否精当,是否能够以少少许赢得多多许,所以要看它具备不具备典型性、代表性,不能鱼龙混杂,随意选取。三是还要注意分层,注意照顾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让优秀者吃得饱,让学困生受得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各自的层面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讲习稿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应该注意的事项

  讲习稿课堂教学模式上课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知识回顾。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以前在我们的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常常是导入新课。就是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复习,自然而然的引出对新一节课的学习。这符合知识本身的连续性、严密性,也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规律。新课堂教学同样也需要遵循这个规律。

  2、以习题或问题为主,通过对习题或问题的解答来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但是仅仅做到了这一点还不能算作是新的课堂教学。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些习题或问题这才是决定它是不是新课堂的关键。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或者小组的讨论来解决问题,才算作新的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才能算作是新课堂。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开启了思维,掌握了方法,体验了过程,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当然我不反对教师的讲,必要的讲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不要以为贴上了教师讲解的标签就不是新课堂了。

  3、检测与反馈。检测与反馈是讲习稿课堂教学模式的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检测和反馈我们才能够明白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到底怎么样?才知道我们教学的得与失在什么地方,需要做什么样的补救和完善,只有补救和完善了,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对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检测和反馈中要注意什么?一是要对照课标出题检测,注意深度广度。二是要分层检测,照顾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三是要注意对问题的收集和整理,注意二次备课,注意矫正教学,完善教学。

  4、小结与提示。以前我们也强调课堂小结,但是多半是教师的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那些是重点,那些是难点,应该注意什么如是等等。这些当然是应该的,因为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形成比较明晰的知识脉络,可以使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较好的把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但是仅仅完成这些又是不够的。我认为还应该发挥学生的作用。在学生的习题稿中增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二是本节课你还有那些难点和困惑?把这些都放在习题稿中,或者作业本中,教师要阅读这些内容。这才是真正的总结和反馈,才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完善。

  5、布置作业。有些课改实施者认为有了导学稿或者习题稿之后就可以不要作业了。我认为这不行。固然学生通过导学稿或者叫做习题稿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也从中能够看出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时间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很可能被一些优秀生的假象迷惑,很可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一个错误的判断,很可能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只有作业才可能使教师从容的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才可能对一节课的效果做出一个科学准确全面的判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补救和完善。另外作业还可以进行变式的训练,还可以拓展,这样更能看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课后还应该做哪些工作

  1、反思。提到课后,我们的老师都知道也进行反思。这几年大小的教学检查都对课后反思提出了要求,但是通过近十年的课改,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反思不仅没有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成为了狗尾续貂,画蛇添足,成为了教师的一个负担。因为学校教学工作重要检查这个项目,没有不行,没有就扣分。怎样反思才有意义?这是我们反过来紧跟着就要问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反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是通过检测,看以课标为依据,学生的学习达程度如何?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感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看我们的学习素材选择怎么样?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否最精当,最简洁,是否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三是看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怎样?四是看我们所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有没有必要,有没有积极的作用?五是看对学生的情趣影响如何?也就是要观照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当然面对一节课,在反思的时候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可以抓住一点、两点分析到,分析透彻。也可以记述一些典型的案例,作为今后总结和反思教学的依据,也未尝不可。

  2、反思之后干什么。反思不仅仅是为了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改进教学。因此反思之后一定还要做些什么。做什么呢?一是在下一节课或者利用自习课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最终实现对学习目标的达成。二是汲取教训,总结出今后实施课堂教学的经验和做法。

篇2:课堂教学交流演讲稿:走进学生心灵生成课堂智慧

  课堂教学交流演讲稿:走进学生心灵生成课堂智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进学生心灵生成课堂智慧》

  智慧是诸葛亮隐居卧龙岗却知天下三分大势的目光和预言,智慧是司马光小小年纪却能砸缸救人的冷静和沉着,智慧是瞎子深夜打灯笼照亮他人避免撞倒自己的哲思和创新。那语文课堂的智慧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使整个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一、拾起童心,使老师爱心充足,生成课堂的智慧

  有件生活小事令我感触颇深。今年“十一”,我带着儿子去花博会,景点里的人摩肩接踵,儿子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要我抱。我蹲下身去,才意外地发现:原来在儿子的视野里根本见不到“美丽的风景”。我一把把儿子抱起,儿子大呼“好看”。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在讲台上高高站着的老师,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生活经历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一味地讲授时,可曾想过“蹲下来拾起童心”?我们要尊重和欣赏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多元见解,不排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唯唯诺诺、一步一趋、小心翼翼。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没有了学生对“师道与讲台”的敬畏,有的是老师拾起童心后的“绵绵爱心”,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在这样的爱心课堂中,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学习更具挑战,更有智慧。

  二、激扬生命,使学生动力充分,生成课堂的智慧

  学生在课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体。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了,他们的学习才会变得充满智慧的挑战。我在讲授《惊弓之鸟》一课时提出“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需要有哪些关键条件?”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了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欣喜地听到了学生充满智慧的声音。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关键是这只大雁的箭伤还没有愈合,要是大雁伤好了,它也就不会掉下来。另一个又说:我觉得还有一个关键的条件──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要不然更羸也不能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而且它的伤口还没有愈合。.........这种探究,这种高强度的“脑力体操”,是多么富有智慧的挑战!

  三、链接生活,使课堂张力充盈,生成课堂智慧

  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会使学生感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是穿越时空、包罗万象的。而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精彩纷呈。那是学习资源的“集散地”。在“我爱秋天”的实践作文活动中,孩子们分成了“空中收集组”“陆地收集组”-HTTP://www.wenbenk.com/文本库整理-“植物收集组”“水中收集组”自己去亲身寻找秋天,感受秋天。他们找完资料后,又互相交换,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积累,写出了以“秋天”为主题的作文。写作文的时候,学生都说,这次的作文可真好写,好像有写不完的句子,画不完的图画。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里,学生上街搞调研、作宣传,还将“河水清清,照我心灵”、“别脏了城市的脸”等一句句真情提醒的话语,制成精致的警示牌摆放在了南阳河公园里......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训练营,而是生活的“镜子”,智慧学习的“新干线”。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就是我们心中所追求的智慧课堂吗?

  智慧是桥,架起通向成功的坦途;智慧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智慧是歌,激起我们实现理想的自信和坚强。只要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点燃他们内心的智慧火花,课堂必将呈现璀璨夺目的光彩,折射出智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