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的区别

4909

  师范生实习一般有两种情况,即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那么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有什么区别呢?文本库小编为您解答,欢迎阅读。

  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联系

  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同是师范生从事教学实习的形式。

  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的区别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某一技术基础或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以增强感性认识、验证某些理论、提高某些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在生产劳动中接受思想教育的实践教学形式,通常是在校内实习场所中进行。

  1、教育实习的类型

  教育实习的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

  ①参观和认识实习。一般在实习初期进行,并与有关的理论课程相结合。

  ②结合单门学科的教育实习。一般结合专业课进行,处于学习职业技能的开始阶段。

  ③专业基本工种的教育实习。一般确定一至二个专业的主要工种,有一定的技能水平要求。实习结束后经过考核可以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这种教育实习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可以适当与实际生产结合进行。

  ④轮换工种的教育实习。这包括专业范围内几种常见的工种,对每个工种安排一定的操作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对设备与操作程序具有一定的认识。

  ⑤综合性教育实习。这种实习通常在生产条件下进行。学生在完成这种实习期间,必须具有多门学科的知识。例如,对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

  2、教育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具体而言,教育实习目的和任务有:

  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中某一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地调整和使用该工种(或工序)的通用设备及其附件等,能根据零件图和工艺文件独立地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加工;同时,也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几个工种(或工序)的基本操作方法。

  ②使学生获得本专业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做准备。

  ③组织学生严格地执行生产计划,保质保量,注意安全,文明生产,完成规定的任务,为国家创造财富。

  ④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道德以及尊重他人、学习他人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因此,教育实习的重点在于基本功训练,以教学为主,不强调完成生产任务。

  3、教育实习的环节

  教育实习的基本环节一般由下列五个程序组成。

  (1)实习准备。一是教师教学准备:编写课题授课计划、课目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案;做好实习备课和熟练有关技能;了解学生水平、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安排岗位,重点指导。二是学生实习前准备:在思想上、知识上、物质上做好预习和准备。三是物质条件准备:设计与布置好实习现场、实习环境,准备好设备、工具、材料和教具。

  (2)讲解示范。一是讲清实习课题的意义、任务和要求,以及设备、工具、材料使用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二是做好示范。包括正常示范、慢速示范、分解示范、重点重复示范、纠错示范、边讲解边示范和单项工序示范等,且能把握要领、动作准确、操作规范、技能熟练。

  (3)操作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是实习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关键阶段。为搞好基本训练,应倡导“苦、严、硬”三字精神,即在训练过程中强调一个“苦”字、坚持一个“严”字、达到一个“硬”字,以使学生练就一身过硬的操作本领。

  (4)巡回指导。教师应以巡回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着重检查操作姿势和操作要领,注意检查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注意发现典型带动全体,采取个别纠正、集体指导以及典型表演等多种灵活的指导方式。

  (5)总结讲评。实习结束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实习中操作技能的掌握、实习产品及工作质量、实习设备的维护保养、实习纪律的遵守和文明生产等进行综合总结和讲评,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教育实习报告范文

  顶岗实习是什么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学校,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

  1、概念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育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学校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2、区别

  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

  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在校经过一个理论知识准备的阶段之后,顶岗实习才会有意义。

  3、学校职责

  职校需要真正尊重教育规律。学生在校期间,应夯实理论基础。学校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使其更加贴近学校工作流程,学生进入学校后能够胜任工作。只有这些准备都做好了,顶岗实习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能,同时实习单位也才可能从中发现可用之才。

  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找到契合点,并长期推动下去。学校之于实习单位,也不再是一个硬塞实习生的角色,而是能助推学校发展的人才供应站。从教育过程来说,wenbenk.com学生到学校顶岗实习,虽然教育行为没有发生在学校,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对职校学生来说,它更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不能以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不用再管其他了。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更是要将行为和思想指导渗透到学生顶岗实习的细节之中。

  4、原则

  学校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时,应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如果学校仅仅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甚至以此作为激发学校提供岗位的动力,不仅与其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这样的“校企合作”也是不可能持续的。将顶岗实习转化为简单劳动,不但不能达到学校设计的目的,还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其对本职业的正确认知。

篇2:溪苍中学教育实习心得

  经历了教育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地理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以及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好计划,繁而不乱

  班主任工作繁重异常,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开展班主任繁重的工作之前,应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说明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跟着感觉走,就会使工作显得被动,而且繁重的工作就会显得更凌乱,以至工作难以开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将来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开展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先作好计划。

  二、了解学生,交流沟通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作为一个实习班主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了解,于是我利用见习的前三天,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开班干部会议,找学生个别谈话,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习现状,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同时,还通过批改周记、作文,中下午有空找学生聊天,晚自习随堂自修或备课,深入班级,广泛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通过以上方法,我逐步了解了班内每一个学生,为做好班级辅助管理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做好自己,为人师表

  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综合素质还不成熟,思维不稳定,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有自己一定的看法,但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无论是在穿着打扮方面,还是在言行方面,无论是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是在个人修养方面都以一名正式老师、班主任的身份要求自己,在班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只有尊重自己、为人师表的老师,才能从学生那里得到爱戴与尊重,在班中建立起学生对自己的威信,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四、尊重学生,贵在坦诚

  在管理班级上,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老师在建立威信的基础上,应该与他们平等、友好的相处,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出现问题时,不要采用强制手段,高压政策来解决问题,而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人无完人,要允许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只要知错能改就可以了。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虚心地接受,不能抱有“我是老师,我接受学生的批评,这样多没面子”的心理。作为班主任更要有一种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坦诚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信任。

  五、善待后进,施予爱心

  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偏爱之心。影响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班主任对待好学生和差生的态度。在处理班上问题时,班主任要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就事论事,不歧视后进学生。当好学生和后进生犯同样的错误时,不要因为他是差生而严加指责,或他是好学生而装作没看见,要坚持平等原则。在某些场合,对好学生更应从严要求,对差生反而可以多些宽容。平时多找后进生进行特别辅导,了解其家庭、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给他们爱心与关怀。并找出其学习落后的原因,耐心劝导,这样才能使后进生重新燃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积极地去发展他们自己。

  六、对错分明,奖惩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爱的奉献也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能真正用心体会老师的学生有多少?但真正能感悟到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其七十多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

  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七、组织活动,积极参与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阳光体育活动,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一起与学生运动。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八、召开班会,主题突出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在第六周的周一我主持了实习期间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中段考后的打算”。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中段考后的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们中段考前的不足之处和中段考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反思后制定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九、钻研教学,发展自己

  要教会学生知识,首先自己要有知识。常言道:“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实习期间,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应首先把自己的学科教学搞好,积极钻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班内学生喜欢上你教的课,进而喜欢你、佩服你,使自己的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这对于班主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临近结束时 ,很舍不得和学生们分开,每天与他们谈话聊天,学生们给了我很多欢笑,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在这里,学生们给我留下了一段一段美好的回忆。通过了这段日子的实习,也让我更近一步的接触了社会,解了老师在课堂之外的那一面。认识到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从而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也让我更体会到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艰辛。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的教师更不容易。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师范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此番实习,我从一个尚有稚气的大学生慢慢向一个成熟的教师靠近,满载而归,从此将激情迈向我的教师生涯。

篇3:高一教育实习总结: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高一教育实习总结: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

  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