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乡中心幼儿园课程设置工作方案

8884

  XX乡中心幼儿园课程设置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孩子们的成长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结合我园的特点和孩子们的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以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2.增强幼儿的体质素质,提高身体素养;

  3.增强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性格;

  4.引导幼儿养成倾听和阅读的好习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6.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和逻辑思维,提升综合素质;

  7.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8.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置

  (一)游戏活动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要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让幼儿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开展游戏并在其中自发交流互动。自主游戏有两项基本前提,一是幼儿应当处在幼儿园构建的游戏环境当中,二是自主游戏应当以幼儿的快乐和满足作为目的,由幼儿自由开展,体现的是幼儿的意愿。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陪伴者、倾听者和支持者。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重视幼儿的绘画、讲述等表征方式,在一对一倾听中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回应。真正实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

  (二)学习活动

  五大领域课程

  (1)健康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2)语言

  语言是幼儿认知和交流的基础。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并且对于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①倾听与表达:通过听音乐、看图书、讲故事、话题讨论等活动,多给幼儿提供倾听与表达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并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

  ②阅读与书写准备:通过图书阅读与分享、故事讲述与续编等活动,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社会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

  (4)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5)艺术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①美术课程:通过美术欣赏、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②音乐课程:通过歌唱、韵律、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等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四、课程实施方式

  1.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采用问题导向的教育模式,通过幼儿自发提出的问题,生成课程和游戏,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实践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尊重个体差异,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个别教学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需求。

  4.加强家园合作,与家长密切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5.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6.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一日活动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课程评估

  1.采用多维度评估的方式,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2.注重过程评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只看成绩,而是关注幼儿的进步和潜力,帮助每个幼儿实现其个人化的“阶梯”发展目标。

  3.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评估结果,与家长共同制定幼儿的学习计划。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设置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在课程实施和评估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注重个体发展,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篇2:JS中学新课程设置和开设方案

  为全面、科学地规划和实施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根据《浙江省探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在调查研究、听取广泛意见的基础上,结台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我校教学资源配置和师生教与学的现状为出发点;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自的、全面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分阶段、多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选修课程开发为实施原则;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需要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尊重、信任、指导学生,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彰显学校特色,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石。

  1、学习研究、宣传发动

  善嘉中学早在2xxxx年第一次浙江省特色示范高中暨第二轮课改方案征求意见时,学校就有计划,分层次组织课程改革方案的学习,研究方案,领会其精神实质。首先在校级层面进行学习,随后在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层面进行研究学习,正式方案出台后再次组织学习研究,并邀请省市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学习辅导。

  2、基础准备

  学校从“主动适应、适度超前、以生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出发,研究落实二轮课改学校方案、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规划符合学校校情的选修课程体系。

  (1)成立了选修课程建设办公室,召开了二轮课改学习研究并组织教师测试。

  (2)与善嘉中专签订了“普职校校合作”协议,实现普职教育资源的共享。

  (3)2xxxx--2xxxx学年第二学期已经着手开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12门、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4门、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4门、职业技术类选修课程6门,为今年9月选修课程全面开设作铺垫。

  (4)上学期已将职业技术选修课程纳入课表,进行预热。其中高三专科班开设了“图文处理技术课程”;高二年级开设了“中式面点”、“日光灯安装”、“唐装盘扣”、“插花艺术”、“针纺技术”课程;高一年级开设了小键盘中文录入技术课程,一下子投入27万余元购置实训器具,提出了“每天操练一刻钟,未来就业不是梦”等口号。

  (5)我校的通用技术嘉兴市第二批学科基地,聘请省市专家专业指导并为全市提供网络选修课程-----《电子控制技术》。

  3、建立完善课程改革组织机构

  在方案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课改办具体负责课程改革方案的落实,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构建课程改革实施的构架,建议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研究学校基本情况,了解毕业生的基本去向;总结学校办学历史经验和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善嘉中学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课程资源评审委员会,课程开发培训小组,实施保障小组,协调小组,学分认定委员会,选课指导中心等六个课程建设执行组。

  二、新课程设置和开设目标和任务

  (一)总目标

  以学校文化---校训“严、勤、实、爱”为学校管理和师生行为特征,做强二大品牌,突出一项技术,培育一种精神,实现学生在共同发展基础上的有选择的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学校文化、校训“严、勤、实、爱”体现善嘉中学毕业生的总体标准和自觉行为。

  做强二大品牌即为学校已有的重要特色学科---体育、艺术。体育、艺术的特色不只是开足开齐体、艺必修、选修课,而将体育运动的理念和精神、艺术教育的人文精神、自我修养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将快乐体育理念、艺术气息渗透到师生的工作生活中去,加以发扬光大;将体、艺精神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结合,保持快乐的心态,永不言败的斗志,团队合作,提升师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突出一项技能,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大突破口,培育一种精神就是要将体育运动中所体现的精神作为学校精神加以提炼和培养和传承。

  在学校总体目标引领下,学校将本着“体现优势、突出特色、强化示范”的思路,通过1~3年的建设,形成“一套体系、两支队伍、三个满足、若干精品”的目标。即:形成符合浙江省高中课改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的体系;培养适应新课教育的专职、兼职的教师队伍;满足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满足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满足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原则,分合格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以合格课程建设为起点,以重点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

  1.合格课程。开课两轮以上的课程全部完成合格评估,确保合格率超过85%。

  2.重点课程。重点建设36门基础条件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广的公共课、兴趣课和社会实践课程。

  3.精品课程。建设20门精品课程,力争15门左右课程进入市级精品课程行列,力争建设5~6门省级精品课程

  (二)重点任务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1.创造性地编排课程,形成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层次多、选择空间大的课程编排方案。课程编排既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体现学校实际和地方特色。

  2.课程建设。加强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尤其是选修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3.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各门课程教学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4.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整合、开发课程能力的专、兼职教师,能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占60%以上,有80%以上的教师能开设选修课,确保教师的专业培训,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提高教师的学历,力争到2xxxx年前专任教师硕士学历达到10%以上。

  5.制度建设。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6.教学条件建设。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我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逐步完善校园网建设,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将多媒体技术、网纤小技术等先进实验教学手段引入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二到三年时间,完成创新楼改造、多功能报告厅和男生公寓以及食堂的建设。通过对现有场所的整合,确保走班制的需要。

  三、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1. 必修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严格贯彻《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按照“方案”所规定的内容来开设必修课程。必修课程96学分,学程为二年。为了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教学工作常规,以教学“五认真”来要求教师的教学:①认真备课,②认真授课,③认真改作,④认真辅导,⑤认真评价。学业考试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

  (1)建立和完善“生源比”评价体系,用科学制度来评价和引领教学

  “生源比”评价的直接得益者是善嘉中学,有了“生源比”评价我们才有“异军突起”,才有“续写辉煌,再创奇迹”。“生源比”评价既尊重现状,又鼓励发展,更指导教学,指明途径,引导大家在关注整体的同时,要关注个体。关注优秀重合率、优秀保留率。重视提高个体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组织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的个性化辅导,实现强整体提高的目标。“生源比”评价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后必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引领大家努力追求“生源比”评价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和指向,希望这些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自觉行为和共同追求。

  (2)聚焦课堂、聚焦高考,向常规管理要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全体教师要认真落实常规,要自觉地潜心研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业务部门是教学常规管理的责能部门,要“严”字当头,对教学常规的严格要求既是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广大教师的负责。只有督促检查到位,才能更好促进常规的落实,才能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同时在常规管理中要选准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常抓不息,实现常规管理常态化。

  关键点之一:备课与课后反思 备课的作用大家都明白,要在和诣备课组建设上下功夫,力求实效。在备好上好课的基础上抓好课后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成不了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可见一斑。教师通过对教学的深入思考,形成自我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的目标。

  真正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它是教师的一种教学品质。教学业务部门要将教学反思情况的检查常态化,这样才能促使广大教师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自觉行为。

  关键点之二:抓作业布置和批改 高效的课堂教学包括精细化作业布置和批改,以及随后的纠错环节。布置的作业是否有针对性,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求老师要精选作业,精选也就要求老师要先做、再选,要让学生跳出题海,老师就得做好选择。绝不允许“进到篮子就是菜”。因此我们倡导:“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大力倡导作业面批面改,起码要做到有选择的面批面改。面批面改的优势在于: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二是进行个别辅导,差别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三是增进师生交流,拉近师生情感的纽带,也是关爱学生的具体体现,这将充分放大教学效果。

  关键点之三:推进在精细化的学情分析和个性化辅导 组织个性化的专项专题辅导,突破学习瓶颈,实现补弱项强整体的目标,实现提高优秀重合率,优秀保留率的目标。

  关键点之四:抓好推门、敲门听课和磨课 抓实和谐备课组建设,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是校本研修的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将听课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到教学主管部门常规的工作中去。我们要求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要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学习,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具体要求为:校级领导、教务主任:听课30节以上/学期,希望能做到1节/天,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20节/学期,一般教师相互听课15节/学期。

  听课后的评课是教师的专业水平重要组成部分,听课后必须要有交流,更多的是正面肯定,教学业务部门要对听课评课等进行统一培训。

  磨课是集体备课的最好形式之一,也是校本研修重要内容,是教师专业提高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和增强备课组教师凝聚力有效方法。职能部门要抓好这个关键点。

  关键点之五:聚焦高考 研究高考从研究高考考试说明开始,把握高考要求,了解高考的变化;从研究高考试题着手,做好分类汇编试题,把握高考的难度、深度;研究高考阅卷的要求和变化,切实提高规范意识。从而指导好高考复习备考,提高复习效率。

  2. 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初步安排

  学业水平关系到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的毕业要求,按照二轮课改的新要求,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11门必修课程,各科目每年开考一次,分别在1月和6月施考。高中期间,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记入档案。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关系到学生的高中毕业大事,因此既要使学科的进度能达到要求,又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两次的参考机会。初步安排如下: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6月份):历史、地理(理科)、物理(文科)、化学、信息技术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月份):语文、数学、英语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6月份):物理(理科)、地理(文科)、政治、生物、通用技术

  3. 选修课程的开发

  (1)选修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②利用3年时间开发102门选修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42门,职业技能类12门,社会实践类12门,兴趣特长类42门。推出市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以上。重点是体育、艺术等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开发,真正突显办学特色。

  (2)选修课程的开发原则

  ①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②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必修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③针对性原则。选修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需要。

  (3)选修课程的开发内容

  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共分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等四大类选修课程。

  ①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包括必修内容的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介绍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和学科应用性课程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这类课程开发不超过50%,重点放在必修课的拓展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上,促使学生学的更扎实。在高一上学期开设课程14门:物理与生活、生活中的化学与实验、中国传统节日古典诗词赏析、中国古代人物传记选读、幸福小国的那些事、自然灾害与防治、物质结构基础、VOA视听英语、英语精选影视欣赏、数学史简介、漫谈中国传统文化、开国十大元帅趣谈、英语报刊阅读入门、大学初级英语听力。其中中国古代人物传记选读、自然灾害与防治、大学初级英语听力作为指定选修。

  ②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校在具体分析社情、职情和校情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引入的操作类课程,包括职业技能类、生活技能类和地方经济技术等,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倾向。在高一上学期开设以下9门课程:Photoshop从入门到精通、统计学原理、无线电物理学、服装设计与制作入门、旅游英语、中英文录入技术、面点制作、机械基础、会计学。其中中英文录入技术作为指定选修,面点制作、机械基础、会计学3门引入职业学校教材并聘请职业中专教师授课。

  ③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主要是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等,旨在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作为一所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兴趣特长类课程应作为我校重点选修课程来开发,其核心课程为体育、美术与音乐,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更加多样的课程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校将本着“修身明理,学文习艺”的成人、成才宗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高一上学期开设10门,具体如下:篮球裁判实践与分析、围棋基本入门、羽毛球、摄影入门、兴趣素描、合唱与指挥、几何画板入门、五行与养生、从诗词追寻*之人生轨道-毛诗鉴赏、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为学生自主选修课程。

  ④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实践能力、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不少于10%比例。

篇3:九中劳动课程设置方案

  九中劳动课程设置方案

  一、设置目标

  1.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把德育工作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劳动实践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点,获得比较全面的劳动知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在课程计划和教育教学方面由学校统一安排,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教师和各级部德育处承担,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从而也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设置原则

  根据目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校设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动技能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层次化、序列化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分年级分阶段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三、劳动教育课程化

  1.固定课时:必须保证每班平均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时间;

  2.规定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有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内容和资源,供学生开展学习。

  3.确定目标:设置有层次的劳动教育目标。目标分设为基本目标(必须掌握,如基础性的自我服务、工具使用等)和自定目标(由学生根据实际,自己选定目标,如掌握某种手艺等)。

  4.核定评价:评价学生的劳动时长、基本目标完成情况及自选目标完成情况;教学评价纳入教师个人的工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