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库

小学教育故事:践行在古诗吟诵中

8269

  小学教育故事:践行在古诗吟诵中

  4月我校将举行一次面向全区的教学研讨课,3月中旬,校长便布置了任务,我承担古诗吟诵教学。

  古诗“吟诵”教学,是我校正在尝试进行的一种古诗教学方法。它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法。

  我国素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诗歌讲究字声、音韵、节奏和句式的组合变化规则,富有音乐美的特质.“吟诵“正是从诗歌与音乐的这种奇妙“姻缘“中派生出来的一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

  接到任务,我陷入了沉思:在没有接触吟诵时,初次听到学生拖长了声音,摇头晃脑地读古诗时我总是想,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读呢?不太能接受。今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中华吟诵学会”在北京举办的吟诵学习培训班。在六天的学习中,让我真正地走近吟诵,了解了吟诵。吟诵时,旋律音程的走向和字的声调是相同的,绝不倒字,同时即兴是“吟’的重要的特征,一个人吟两遍是不一样的,因为对诗的理解变了,他的心情也变了。吟不同于唱,旋律性不强,这也就是为什么初听感到不好听的原因。吟诵犹如一杯久藏的美酒,越品越有味。

  通过学习,虽然也我喜欢上了吟诵。对吟诵从不知到有所了解,也越来越感到了吟诵的魅力,但对怎样上一节完整的吟诵课却是一无所知。何况我的音质虽不说五音不全吧,却也不属于好听的范畴,能行吗?带着忐忑的心情成了被“赶上架的鸭子”。不安中,我想到了薛瑞萍老师--一位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她在参加过一次吟诵培训后便大胆开始带着孩子尝试,勇气可嘉,她说:“你可以不喜欢,但不可以不让孩子知道还有这样一种读诗的方式。”面对她的做法,我真的敬佩,我想,边学边做,或许比学会再做更有意义。

  筛选内容

  选哪一首古诗呢?我们正在使用的是《我爱吟诵》,这是我国第一本吟诵教材,但它没有分年级,只是按诗的分类编排的,哪一首更适合一年级下的学生呢?看到窗外的明媚春光,想到此时现正直阳春三月,开课的时间正好是清明后,而且学校在清明还有一个“踏青思亲”的活动,由此,古诗《清明》自然便浮现在我的脑海,成了我的首选,对,就是它。主意已定,我于是开始研读教材,根据古诗后的注释,找出诗的平仄,依字行腔,用最自然的,最接近口语的发声方式,试着吟诵,上下班常走的小路便成了我吟诵的舞台。望着路边枝头的新绿,边走边吟,仿佛真的置身于清明时那绵绵的雨中。就这样过了几日,一天突然想到,一年级的学生对诗中描绘的意境,诗人的悲伤心情能体会到吗?好像不适合我的学生。再想,一定要学生能理解的,能产生情感共鸣的。最后敲定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确定形式

  选好了主题,接下来就是怎样上的问题了。吟诵课不同于一般的古诗教学,中华吟诵协会秘书长徐建顺老师曾建议:古诗吟诵进课堂,作为诵读手段之一,与朗诵并用,融入日常诵读,不单独开课。不求学会,少讲理论,熏陶为主。这次研讨的是四十分钟的完整课型,在这四十分钟的时间中怎样进行教学,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从哪几方面入手,需要交给学生什么?在彷徨中胡校长建议我上网看看上海名师戴建荣的古诗吟诵课的录像。很快,搜到了戴老师的《古诗二首》--《出塞》《凉州词》的课堂录像,静下心一看,马上被戴老师的课吸引了,原来,古诗能吟诵出这样的魅力。吟诵不仅有旋律、节奏、结构,而且有声音之高下、强弱、长短、清浊,这一切都是用来表达理解的,通过吟诵能表达出学习者对诗的理解,也能感悟到诗歌表达的意境。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戴建荣老师的又看陈琴老师的,于是,对于我的课的构思也有了一个大概。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要教的是古诗的吟诵教学耶,不熟听别人的吟诵调怎么行呢?一点感觉都没有又怎样能自己创编呢?于是MP3、电脑的桌面上能找到的吟诵都考上,一有时间便戴上耳机,跟着依依呀呀地吟诵,什么徐建顺的、陈少秋的、陈琴的、杨芬的.......所有外围的事解决了,心中些许有了一点底,这才开始解决中心问题--这节课的设计,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经过一番思考,依据一年级的认知特点和在前段吟诵学习的基础上,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习用平仄的格律来吟诵本诗,在吟诵中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通过“读”“诵”“吟”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让学生通过这些方法来感悟,,感受诗歌的美和意境,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本课时的教学策略运用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地“读,诵,吟”,来感悟古诗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以“读”为本,体现“读通(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熟(熟读成诵)---“诵”出感情(诵中感悟),“吟”出韵味”--这样一个渐进的层次;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在诵读中体会、想象、在吟诵中欣赏,受到情感的熏陶。

篇2:窄河中学推普周中秋诗文吟诵会比赛方案

  窄河中学推普周中秋诗文吟诵会比赛方案

  为响应第11届推普周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推进校园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也为庆祝传统节日中秋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特举办本次中秋诗文吟诵会。吟诵比赛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六、七、八年级

  二、比赛内容:

  有关中秋的诗文一首,可以是附录中所给材料,也可以自选。

  三、比赛方式:

  每班推选一个节目参赛,可以是个人朗诵,也可以是集体朗诵(人数不超过4人)。每个节目不超过3分钟。

  四、比赛时间:

  第四周周五班会课

  五、比赛地点:

  阶梯教室

  六、评分细则:

  1、实行十分制

  2、内容符合中秋特色;普通话标准;感情饱满;仪态端庄自然;形式有创新。

  七、评委:

  学生代表,六、七、八年级各一名语文老师及相关老师。

  八、奖项设立: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若干,于第五周统一颁奖。

  2xxxx年9月8日

  附录:中秋诗文吟诵材料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

  总是那么惆怅

  似一洼秋水的悲凉

  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

  借你纤纤的手

  剪一缕朦胧月光

  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

  八月的桂花开始了飘香

  而我

  再也找不到了来时的方向

  月亮升起的地方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说明:《中秋诗文吟诵会》吟诵的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现代诗歌,可以是材料中的作品,也可以自选。

篇3:小学语文吟诵培训班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吟诵培训班工作总结

  原来周三、周四晚上吟诵培训班找不到上课地方,所以改在星期天下午上,上课的地方环境怡人,集体授课、分散练习开合自如。但是周日事情多,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有事,人不齐,缺课多,老师们之间的能力就拉开距离了。思来想去,决定把上课的时间重新安排回周三、周四,从六点到七点半,在美丽的岑村小学上。今天是最后一次周日课,作个总结。

  今天参加的老师有江涛、小娇、小亦、春燕、春华、燕荷、路羽、品花、叶秀还有文婷,本来两个班有将近二十个老师的,但是也只来了一半,有好几个老师连续缺了三次课了,对他们开展吟诵的现状也我不大了解了。

  路羽是风雨无阻,唯一一个从不缺课的老师,所以她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上一周布置老师们自己回去给《蝉》创调,她很认真准备,大大方方张口就来。她的调子有陈少松老师的风格,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平长仄短”的节奏,不要均等节奏,而且声音的高低要符合诗句的意思。譬如“居高声自远”一句就应该用高调,不能随着旋律走。牢记旋律是为文字意思服务的。

  小娇是今天第一个到的。她的笔画已经练得很好了,字也写的不错。但是留给练字的时间不多,重点还是在练吟诵方面。小娇的“吹嘴唇皮”很好,可作示范。她现在的声音和气息都不错了,调子也学得快。

  江涛是今天学习唯一的男老师,他的气息运用方面的进步是最令我高兴的。吟诵能改变人的气质,这跟气息的运用有关。记得江涛刚到岑村小学学习吟诵的时候,声音的运转磕磕绊绊,现在已经很自如了,声音也浑厚很多。

  叶叶秀两周没有来,嗓子又嘶哑了。但是她的积极和认真令人感动,嘶哑的嗓子也能流畅地吟出《子衿》。她把学生吟诵录像给我们看,一年级的孩子,声音圆润,一听就知道老师带得好。

  春燕老师住在番禺,今天第一次“千里迢迢”冒雨过来学吟诵,带着一本《我爱吟诵》,听她吟诵一首,嗓音条件不错,但是明显的是用嗓子吟诵,不是用气息的。但是她悟性很高,跟着老师们来几次,她整把声音都亮开了。她第一次来学习,但是也要自己创调了,结果对她来说,一点障碍都没有,其实创调真的一点都不难。

  燕荷也是精神可嘉,带着三岁多的女儿冒雨过来学习。小朋友很乖巧,自己在园里玩,不打扰妈妈。后来被我们的吟诵吸引了,也蹭过来坐在妈妈的膝盖上哼两句。燕荷本来就是参加学校组织过来周一的吟诵培训课,但是她不满足,另外还要跑过来继续进修。我最喜欢好学的人,我希望能带着这些真正想学习的老师一步步深入国学的殿堂。

  文婷是目前运用气息最圆润的老师,她吟诵起来是很投入、很动情的,我说她再练练,都可以超过我了。

  春华完成作业最积极。今天布置老师们把自己吟诵《蝉》的调子发给我,她是第一个发过来的,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了,只是要练出那种震撼的效果,还需要加倍努力。

  小亦长得很秀气,又是一个很有耐心很有心思的老师。她参加我们的书法吟诵班时间也不长,但是她学了回去就用心去教学生,她的学生跟她是共同成长的。

  品花老师也只是参加过两次培训,但跟别的老师比一点都不逊色。学习真的需要氛围,互相带动之下,学习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也慢慢清晰了吟诵培训的方向了:一是通过学习经典的吟诵曲目来练声练气。其实气息的运气是极其重要的,气足、懂得运气,情感的表达就没有藩篱,能淋漓尽致地“上天入地”,那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本来《中华诵》是男声唱的,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很难把握声音的高低,但是现在再低、再高的调子,都能通过推动气息达到了,所以再唱这首《中华诵》就如行云流水了。这也给我启发,指导江涛、春来他们这些男生,我的起调可以迁就他们的声线条件。指导文婷他们,我可以用高一度的声音起调,再也不受嗓音的约束了。其实他们也能练出来,具体的指导方法,我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慢慢摸索总结。

  二是自创调。可以说,自己不开口吟诵,不创调的,是根本体会不到吟诵的魅力的,也可以说是没有进入吟诵之门的。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都有不同之处,也就是独特之处。别人的调子再好,总是隔一层,只有自己去创调,才能真正把对诗歌的理解交给自己的声音去表达。所以,老师们必须要自己创调。今天练习的是《蝉》,结果每个老师吟诵的风格都不一样,我只作点评,针对每个人的调子提出他们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然后指导完一个,就离开到别的地方去继续练习,指导练得完善为止。我特别强调一句:回去就可以教学生了。并且骄傲地告诉孩子们:“这是老师自己的调子!”慢慢的,也要让学生骄傲地告诉老师:“这是我自己的调子!”以后,古诗文的学习,就交给学生自己了。

  三是古诗文的课堂教学。这一步可能要等到下个学期了,等老师们把前面两点都练得比较好的时候,就进行课堂的实操,这是全面能力的锻炼了。等老师们这三点都练出师之后,我就把去深圳跟周老师学习的文字学、音韵学等知识教给他们,带着他们一步步走入国学的殿堂。

  教学相长,感谢老师们给我的学习机会和启发。